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电子书的发展瓶颈与文学大奖缘何失信于人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10  更新时间:2011/5/2 9:44:57  文章录入:sfwh

电子书的发展瓶颈与文学大奖缘何失信于人

听说鲁迅文学奖对网络写手示好却遭到冷遇,呵呵!不用说只哪个奖项,就是某某协会好像也成了圈里人自定义的自我欣赏了,实在是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一句经济发展的口号异曲同工呢:别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文学大发展大繁荣的网络市场如何受得这个的偏颇,况且回头来看看,这个奖以前评出的作品又指导得了市场、读者、还是作者?现在连评委们的构成都遭到了质疑了,不如罢了,却是为鲁迅先生不平呢?!

写书的人现在去了书店回来反而没干劲了……也是异曲同工,像极了当代书画家的拍卖市场行情指数、标价皆是自己买单炒作出来的,柜台前弄个销售前十名排行榜,还是以市场和销售为中心呢?与评奖不搭界吧?我看鲁迅文学奖与网络合作不如与书店合作算了,这个排行榜出来对文化市场与文学评价挂个钩可能更有做头,哈哈!估计是评委会的策划有些失误了,搞当地旅游节不如搞书店排行榜划算的,只是前者是政府买单,账面运作要简单不少而且旗也大啊!作家写书和画家画画的创作周期不同,所谓十年磨一剑。即使是高产的写手过了一个创作爆发期以后也难每日高产,现在我们的文学大奖只是扩大了媒体范畴尚可,若真的是屈了尊开始评故事大王才真是没希望了啊!文学作品不是娱乐也不是科普,是社会的、历史的、人性的、民族的,这个失了信的大奖不检讨自己的文化担当,只是从受众和讨好的概念上下功夫实在令人失望之至!

大奖的改革也是迫不得已的,因为现下的书也是变异了呢!从读字到读图、从读书到读网,一个芯片改变了的不止是阅读方式更加是给作家和专业机构洗了脑:口才好的学者要上了电视把国学口头化了故事化了才能找到读者;作家雇了人自己掴掌打了悲情牌才好卖书;年轻作家要找5毛一族把点击率弄到上千万才能找到粉丝;有幸被拍了电影的作家也开始弄作家电影,估计很快也有人要抢贺岁市场了……

我倒认为:电子书的瓶颈不在售价也不在销售与文字形式,与电影的发行尴尬一样,只一个盗版就了得了呀!我知道开始电子读书还是在2003年呢,我的《诊断婚姻》被电子了以后,我请我当时的出版社副社长董堡存先生帮我联系了书生(书生阅读)以后,有一位女编辑亲自上门跟我签了个合同,她当时跟我说这是她们单位的第一个合同,原则上说有作者找了,她们就签,而且没有稿费的。只是承诺给20本电子书,其实就是20张光盘而已,哈哈!我就这样被电子了一把,后来就没了下文……再后来我工作室一月3000元就招聘来了个学编程的,他告诉我,这个阅读软件根本是小事一桩!呵呵,现在居于中关村的电脑高手们多的是啊!连苹果都被盗了你一个电子书有什么大的技术含量,我估计今天只要开始有新鲜货不出一周马上就有山寨了——更强大容量更大外观更鲜亮的新产品了,最后损失的还不是天天码字的作家们。自己含辛茹苦地一个字一个字的抠,被食指一点,全电子了……呜呼……前途无限悲凉啊!

电子书的兴起,只是为盗版的速度和数量提供了便捷,好比压缩光盘,只是跟电影和声像产品比起来作家就更加得单薄些、寒酸些(从表象看),你看哪个歌手是靠发行光盘在赚钱的,他们可以开演唱会、可以拍广告,而作家可是人们尊敬的知识分子啊!过于搔首弄姿当然是不行!而且等到著作等身的时候也廉颇老矣!弄个签名售书都得打悲情牌才被人记得住,那位作家说得真没错:文学很无奈!我看文学市场和文学引领更加是无奈了……文学的虚假繁荣当拜网络和电子化所赐,但文学人的去向和发展将如何?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因为这显然不是戴一个文学大奖的帽子就文学了的时代了……看历史和科技的发展将如何给我们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