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如果我们只是看作品所塑造的人物…… |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6 更新时间:2011/5/3 16:22:05 文章录入:sfwh |
|
刚才读了几篇关于大谈中国文学现状的文章,试想若不是能生在这个文学的土壤之中哪个文学人能在《收获》上发表处女作?王蒙先生是如何看好了郭敬明、韩寒又为何能一边辍学一边出书?现在网络降低了阅读和写作者的门槛,一个写手居然可以一个月更新一千万字!这个写手要能生在作家世家估计比韩寒要天才多了吧?如果我们只是看作品所塑造出的人物,抛开哪个作品哪个作家不谈,像能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如阿Q、堂吉诃德……不是现在网上的IN词族称,而是确确实实的作品中的人物,我们近几年甚至近几十年来也少见了呢。 大家热热闹闹地看电影、电视剧,记得了哪个演员演了哪个角色是真,而这个角色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符号和人性代表?难道只是一张随风而去的明星脸?现在人们忙着把孔子、纪晓岚、和珅包括花木兰与诸多历代名士、名妓等等通通演绎一遍却是有哪个作家塑造了哪个具有时代意义、具有阶级精神等人文领域的代表人物了?我倒认为:一个作家写了多少字?得了多少奖?有多少的读者?都不见得有多么重要,作品的畅销不代表传世,作品的获奖也不代表它就永远优秀!诺贝尔是个给过去几十年的作品评奖的文学大奖,说起来就比那个两年、几年评一次的奖来得实际。好的作品可能更加适合回过头来看,而我们的作家回过头来,看到的可能还是那些人和那些人的后代们,文学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继承的、可以世袭制,但它一定是一项先小众后大众的事业,这个象牙塔里的贵族原本就太多,现在全民创作,字数和故事都是响当当的了,但真立得住的人物恐怕还没有吧?如果一部作品的成功仅仅是为人们所知道并且得个什么奖?现在的运作模式很简单:你看那个遭到众人非议的董永!再看看连文学青年都嗤之以鼻的文学大奖!现在只要能找得来哪个冠名的企业弄个奖项自娱自乐一下还是很容易的吧?呵呵……我们吸引人的故事被写手们都写泛滥了。什么能吸引人?浅显易懂又悬念重重、科普多多、美女如云、瘦男弄姿?那日我看了部新《福尔摩斯探案》,也还是被异国武侠和同性恋倾向了的人物反刍呢!福尔摩斯与米老鼠和圣诞老人已经并称为三大世界形象了啊!看样子要塑造出经典的人物才是文学创作的真谛呀。
西方的戏剧有伪君子达尔杜夫、女店主米兰多琳娜……我们除了那几部样板戏和集体创作,也有贾宝玉、孙悟空,还有鲁迅先生的祥林嫂,还有民间传说的七仙女、白娘子!我们现在的阶级典型形象在哪里?余则成?还是还珠格格?哈哈!我们天天都在这个族那个族里自我概念着,倒是哪个作品里有和现当代的富二代、贫二代相得益彰的典型形象了?难道塑造个犀利哥还是芙蓉姐姐?网络恶搞着人们的笑肌,但文学作品是传世的,难道都是要世袭给了那些在象牙塔里走了捷径、少了生活的文学富二代?
文学不是数学,因此它的好与坏、大与小、是与非,常常要看捧场人们的口味和口舌,这些也常常是好作品难以被发现甚至流失的原因。如果连我们文学界的专业人士都不愿去好好品味和发掘,只是在自留地里自说自话,那我们的文学还有什么本土发展的前途?为什么换了国籍的作家画家都能得奖?难道这与我们文学人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没有关系吗?抛开是哪个作家的哪部大作品不谈,如果我们只是看作品里所塑造的人物(先不提思想与否立得住的人物,其思想性自不待言)到底什么才是优秀的作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