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奢侈品在中国是被消费了还是被享用了 |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6 更新时间:2011/5/3 16:24:02 文章录入:sfwh |
|
我们的类似鼠首兔首的珍宝文化被多少年前就懂得享用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观赏和研究着,如今为了买回国宝,来回来去损失着我们的大量情感和资金!不管是出让了土地还是资源的多大代价,国人们富起来了,消费得起欧洲世家的名牌,动辄上万元的皮包、皮鞋还有用量不足三个月的保养品。那些LOGO渐渐在被普通人民所熟悉,发现原来去买菜的阿姨手上提的居然是低仿的LV还是爱马仕?哈哈……这些东西就活生生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浸透,从文字到影视,还是把拥有一件名牌当成是自己价值的实现,成了一股歪解时尚的舶来品牌文化?奢侈品这个东西的作用首先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看看周围的MM可以节衣缩食用半年多的薪水去换得一个小小的仅仅是满足虚荣的东西,实在是不忍!想跟大家一起算一算这笔关于奢侈品汇率和买法的大账。
我2008年去奥地利的时候买过一个施华洛世奇(尽量使用中文,表示对缩略政策流产的一个民族情感上的理解)的水晶眼镜,当时价值414欧元。在布达佩斯退税后按照当时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大概这个眼镜仅仅价值不到4000元,后来去蓝色港湾的超市不幸丢失了,因为我的工作用眼过多,所以眼镜还是要精挑细选,施华洛世奇的水晶眼镜是奥地利的国礼,很多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专卖店都是无售的。我拿着这副眼镜的鉴定证书去了几个地方,连香港的DSF也没有,那日去昆仑饭店停车场发现昆仑汇的眼镜店里居然有货呢,而且颜色齐全,看样子北京才真是精品的大卖地啊!但是让我惊讶的是该眼镜售价人民币高达8000元,我大跌眼镜吓得不忍出手,对方要求我留下电话说可以去总部为我申请折扣。两天后收到专卖店的电话说最多打九折也就是7200元,我当时就拒绝,因为中间的价格几乎差出了再去一趟奥地利的单程机票啊!
奢侈品先不说,去意大利逛超市想买个忘记带的卸甲油,发现日常用品里诸如家用发水、发膜等均是100ml价格是2个欧元,也就是20元人民币,跟国内差不多还是不算贵吗?而欧洲的人均收入是3000欧元,你拿3000元人民币的概念来等值算,贵还是不贵?所以经济危机下的欧洲再穷也用不着国人来为他们拯救自己世家的大牌,倒是LV店里排队的大都是亚洲人,以中国和日本人居多,但是那个手袋若是真收藏的话倒真是可以升值的,只是去买的99.9%的人只是使用而已,好像香奈儿的时装不适合坐公车的时候穿,还有经典的英格兰格子早成了国内小作坊里都普遍使用了的服装里料。
我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定价参照系数,只是想起车展上被标了888万的宾利车怎么那么容易就卖出去了,还有80年代摆在王府饭店的10万元一套的定制西装?哈哈,东西再好也要物有所值啊!不然你买来的是自己的享受还是为他国的轻工业做贡献?日本曾经把用国货当成是强制民众爱国的一个日常消费养成的一项措施,而且替用装的盛行也是先从自有资源极其匮乏的日本开始的,常常觉得那些精致的化妆品瓶子扔掉了可惜,若是中国市场要求进口的必须是占了百分之几的替用装,这些好花色就可以派个常用了呢!欧洲与美洲对于亚洲尤其中国市场的大份额还是极其在意的,想一想中国人才富了几年,而且这种乍富就像现在强烈呼吁低碳的刮满了东南亚的大风沙,我们是富了自己还是穷了后代?我的一个女友去上海淘了个假MIUMIU回来送我,我喜欢它大肚能容下我的电脑、充电连线、样书样刊等等移动办公设备,所以最近一直提在手上,结果懂行的达人们纷纷见了我就说:你那么忙又去香港了?这是新发布的款啊!我说,北京什么没有啊!只是钱不厌多就行!哈哈……想起昨天看杜拉拉手上提的普拉达手袋和片子里那些白领靓女的名品撞衫,奢侈品在中国到底是被消费了还是享用了?玉树的灾民们晚上还在住帐篷吧!这边的影院里票房又大卖了!呼吁有关部门在规范名品打假的工商行规上对消费者多些心理指导和消费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