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被名人盗梦的时代——以丑为荣的“名文化”思索 |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9 更新时间:2011/5/4 10:50:14 文章录入:sfwh |
|
文化不能像经济,不管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那些越丑越名、越批越旺的文化现象到底会给这个民族造成什么样的“丑态效应”?估计不是这么快就能统计出个什么有效的数字的。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以丑为荣、以名为尊,那这个文化的发展方向可真成了现在的房价,高档房的空置率如同“名文化”的泛滥一样,在支撑和扰乱着市场。
新红楼随着不断地被“拆”也越发“红”起来了哦,就像我们的凤姐荣哥一样的被看客和哄客们炒作着,从导演到演员都很心安理得,真是各取所需了!只要有人气,流芳千古和遗臭万年是没有区别的,因为经济效应的数字可是实实在在的啊!对于演员的年龄和扮相也要花口水一争?一本书养那么多的闲人已是不该,拍成了鬼片还要据理以争呢,李少红在忠于原著的伪词间继承着自己《橘子红了》的风格,从张艺谋到冯小刚,谁也好像没有在自己原有的成就之下有些什么超越,但是只要观众买账,只要票房多多……中国人历来的奴性不但表现在崇官上,还有拜名!很多的垃圾文化就是出自这些大人物之手呀,电视节目除了新闻和动画片基本都是给家庭妇女和退休老人准备的,虽说精英文化该是小众才算是精英,但文化不同于其他,既然要传播,最起码不一定多么准确却该是正确的,不一定多么难懂却该有意义。 文化常是孤独者的爱好,不是热闹的找不着北;文化也不是让你纯看热闹,在熙熙攘攘之间不止是利来利往。看电视的时候好像总在转台,不是名人访谈,就是名人放言,这样那样的名人太多了!再就是没完没了的连续剧,我们好像走进了一个被名人盗梦的时代,他们是我们的造梦师、他们是我们的梦境搅局者,他们无孔不入地活在人们的眼前甚至心里,可那些人,能引领我们思索什么?追求什么?获得什么?经典的取而代之与个人反传统的伪“穿越”?呵呵!电影学院有很多的名人讲座哦,我昨天写了个信给新同学里的班长:如果很挤的话,我对看名人没有兴趣,我更想知道他们准备讲些什么?那日在夜半的电影频道看了《赤壁2》,吴宇森的港剧模式和演员的气质错位也是愧对了《三国》,但人家有大场景的古战场戏份,也没有拉什么“忠实原著”的大旗,看着那些继续能创造效益的红楼寄生虫节目,怎么就没人叫停呢?连挑错都能成就一档节目的收视率啊!“名效应”真是神奇啊!只是我为曹公不平啊!红楼诗词成了牙疼一样地呻吟,小女子痛心疾首……
我用手机拍下过曹先生题诗壁上的笔墨,有时看一看也算是一种激励。那时候的人要写个长篇多不易啊!用毛笔一字一字地写,而且穷困潦倒不说,何时能呈现于人,找到知己啊!我们现在写点什么,马上就可线上线下的交流,就算是狠心写废个几万字,也能在电脑上复制粘贴的。我曾经就彻底删了自己的很多心血,事后也是后悔,便以此照片自慰,写作的人永远是孤独的,而影视是靠协作,和工业产业的参与。红楼是四大名著中最考验演员和导演内功修为的戏,没有《三国》的大战,没有《西游记》的妖怪神仙,也没有《水浒》的林中好汉。在奢华背后有很多的心灵孤寂,在男男女女的莺莺燕燕之间有很多世间的悲情揣摩,那些演员有几个靠谱了?!却是盗了这一场好梦,成就了自己被骂到出名也心甘的“名文化”裹挟下的经济价值。
其实想要做真学问,先就不能急着当明星呀,也或者沉得下去,耐得住寂寞才是一个文化追求者的先决条件。只是名与利的关系是多么得亲近呀,丑与美的关注度和绩效如果没有了区别,那要文明来何用?最起码,我们的主流市场该对这样的卖丑说“不”吧?事实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与不好,大家还是有公论的,不过若是小众的精到不敌大众的喧嚣也是徒劳啊!大家既知是丑,为何又能让他(她)以丑为荣?你以为自己只是乐一乐吗?就像《盗梦空间》里那个又被热卖的小陀螺,一不小心,可就弄成真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