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与新装电梯
雷峰塔与新装电梯
鲁迅先生曾因雷峰塔的倒塌而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论雷峰塔的倒掉》,另一篇是《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在“再论”一文中鲁迅先生严肃地批评了存在于中国人身上的两个问题,一是只知破坏不知去建设;二是事事求全的“杭州十景病”。
“雷峰夕照”的确是杭州十景中唯一缺少的一景,但有些失去的东西也许更能使人们畅游于意念构筑空间——那个关于白娘子的美丽传说,似乎永远都荡漾在西湖的波光水影之中。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曾留下“活该”两字,仿佛就是告诉大家他希望雷峰塔倒掉了就不要再重建了。却不知今日的“雷峰夕照”中更增添了几分高科技的浮光掠影,在水影中缠绵了千年的白娘子在接受了鲁迅先生的告慰之后,是否能安然地坐上21世纪的电梯?
笔者不禁在此踌躇良久……
雷峰塔,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相传为吴越王为庆黄妃得子而建,故初名“黄妃塔”。但民间因塔在雷峰,均称之为雷峰塔。塔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旧时雷峰塔与保椒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菽如美人”之誉。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清人许承祖曾做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哪知缘劫火,孤峰斜映夕阳红。”清雍正年间成书的《西湖志》中,也曾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
“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
当然,人们对此处景致的向往还缘于那个被演绎得肝肠寸断的白娘子传奇。说是传奇实不为过,一个民间口传的神话故事被传播得如此完整,如此家喻户晓,当不愧之成为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断桥残雪到水漫金山……可能是在杭州驻足的文人太多了,也可能是这个故事符合了大多数中国人因果报应的传统思想,但能把一个民间传说通过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传播得如此广泛实为难得。
从经典戏剧《白蛇传》到从武打、言情、音乐都包装到位的《新白娘子传奇》……雷峰塔的风韵何其多,雷峰塔的卖点何其多!
始建于公元977年的雷峰塔,曾在南宋庆元年间重修。1555年被倭寇焚烧只剩塔身,1924年9月25日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塔砖屡遭盗挖轰然坍塌,使“雷峰夕照”一景成为杭州十景的一大缺憾。1999年杭州市政府决定重建,2000年冬奠基,2002年10月25日正式落成。新塔投资1.5亿元,高5层61.9米,底层是古塔遗址,保存着残剩的古塔。上面用钢梁架空,在保持原建筑的古朴庄严的同时又设计了现代化的电梯。应当说这一现代化的设计为游者能登高望远,一揽西湖美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关于雷峰塔的争议太多,在诸多的争议之中一座电梯的存在与否已经鲜有人问津了,一提到争议,人们也就不得不想起雷峰塔地宫发掘时的全程直播,再就是关于塔是否要重建及重建资金等诸多问题……
有经济学界人士曾将其称为是“杭州人细致的‘营销’工作”。雷峰塔能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如此大的贡献,与杭州人能巧妙地利用这种争议是分不开的。但是在雷峰塔上装电梯绝非是为了争议,也绝非不是一种“营销”。
一路乘梯的参观模式像是到了一个今人为献礼而做的标志性建筑,无论如何,电梯的存在都加快了游者的步伐,加快了雷峰塔作为一个景点的内循环,也许在某些程度上它还贯彻了“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
但这个电梯也像是穿着现代时装不伦不类的白娘子,让倾慕已久的每一个初来乍到的游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说来说去,细心观察一下往来的游者,几乎无一人是徒步上塔的。看来传说毕竟是传说,看个景也毕竟不是什么烧香还愿,不需多么虔诚,套用一句鲁迅先生的话:“活该”!
笔者不禁在此感慨良多!
相关阅读:
上一篇: | 哈哈镜——葛优当劳模与白苹果的议价 |
下一篇: | 艺术风格,在乎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