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谈“人口红利” 我考《勾践灭吴》
两会代表谈“人口红利” 我考《勾践灭吴》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摘自《勾践灭吴》
译文:越王勾践召集父老兄弟宣誓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四面八方的百姓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似的。如今我无能,只能带领男女百姓繁殖人口。”然后就下令年轻力壮的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老年男子不能娶年轻的妻子;姑娘到了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就要判罪,男子到了二十岁不娶妻子,他的父母也要判刑。孕妇到了临产时,向官府报告,官府就派医生去看护。如果生男孩就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就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了三个孩子,由官家派给乳母,一胎生了两个孩子,由官家供给口粮。嫡子为国事死了,免去他家三年的赋税徭役;庶子死了,免去他家三个月的赋税徭役,并且要像埋葬自己的长子那样埋葬他。那些死了妻子的人、寡妇、患疾病的、贫困无依无靠的人家,官府就收养他们的孩子。那些知名之士,官家就供给他整洁的住舍,分给他漂亮的衣服和充足的粮食,激励他们为国尽力。
链接:专家称:我国人口红利是透支消费建议调生育政策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题: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红”多久?——权威专家解答人口红利“三问”
“因为多,所以便宜”这个在商业圈内横冲直撞的道理,在劳动力市场也不例外。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尽情享受着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优势,然而新一轮的“用工荒”已经敲响了警钟,这样的“人口红利”正在面临挑战甚至是行将枯竭。
人口红利,因此成为2009年人口学与经济学讨论中的流行术语。
什么是人口红利?中国的人口红利到底能“红”多久?又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人口红利的枯竭?对此,权威专家纷纷答疑解惑开“良方”。
人口红利制造了“中国奇迹”?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研究员分析说,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人口红利”就已经显现,但由于经济发展模式过分依赖重工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人口红利的优势并未完全释放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经济高速发展。
蔡昉认为,人口红利“红”在低成本,30多年来,外商在中国投资的最大动力除了低廉的原材料成本外,就是人口红利。农村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走向发达地区,“农民工”占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高达 46.5%,建筑行业占80%。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已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人口红利除了在生产领域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外,对社会消费和储蓄的影响也很大。”美国经济学家、夏威夷大学教授安德鲁梅森研究认为,处在人口红利期的中国,每年劳动力供给总量约为1000万人,较高的劳动人口比例,为拉动购房需求和储蓄积累提供了强大动力。
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总抚养比每降低1个百分点,将促使经济增速提高0.115个百分点。1982年至2000年,中国总抚养比下降了20.1%,带来经济增速2.3%,而同期的人均GDP增速在8.6%左右,也就是说,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人均GDP增长贡献达到26.8%。
“虽然人口红利的出现并非意味着经济的必然增长,但社会发展一旦步入快车道,人口红利便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上海市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研究员说,“30多年来,中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劳动力供给充足、储蓄率高是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毋庸置疑,中国已经享受到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成果。”
相关阅读:
上一篇: | 犀利哥—文化导航别忘了头顶上日益增加的卫星…… |
下一篇: | 中国人管离婚叫“打离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