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的多样、偶然性与官场契合
没有哪一部大作品是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就能自己决定了是否是大作的啊!倒是还有谁敢说自己准备去写一本名著的?即使你现在已经是巨匠了,是不是名著还往往都是身后事呢……
惊闻某作家居然要写一部不能被拍成电影的好小说,我真觉捧腹!再不让作家去当编剧,难道让那些只知道玩技术的电影人把名著和传统文化都拿大把钱糟改干净了算?看着那些根本就是弱智群众和愚弄了历史和看客的动辄就花个上亿,动不动就拍个几十集的所谓大制作,作为一个热爱写作的非志向于专业作家的爱好者,我不能不说,剧本才是一剧之本,一个有点文化的人,不能像个青春期的追星族,把明星当大牌、把热闹当主题!张艺谋最近又穿了博士的毕业装秀了一把呢!怎么也越来越没有文化起来了?
文学创作的多样性是由其时代决定的,因为创作者的成长环境和思想形成才是影响其创作的根本。现在作协的尴尬和青黄不接,愚以为就是时代发展太快与协会的封闭和小圈子的自娱自乐所造成的。至于多样性,自不待言。艺术之中不光文学,你看唱歌,观众已不能满足于一个人干巴巴地站在台上唱了,而且以现在信息和娱乐泛滥之势,你想靠一首歌唱上一辈子也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读书除了学生就是文化人的事?还是消遣、适用?看电视是连家庭妇女每天都要干的事吧,电影院是比以前热闹了,但别人我不知道,至少我,去电影院常常首选的是国外的片子。为什么?不是什么崇洋媚外,是因为去电影院就是要感受在家里不能感受到的效果,国产的片子实在不怎么值得上这一张票和路上的时间啊!除了看热闹,那种能拔高思想、去引导你思索人类问题的常常是引进片。难道不应该提倡优秀的作家去当编剧?花了一个亿的新三国在阿斗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已就感叹了:“扶不起的阿斗”啊!
文学创作的偶然性是由作者自身创作的思想和经历所决定的。我们老一辈很多作家写出过优秀的作品,但经历了这样创作高峰期的偶遇之后,很多人就难有后劲了。愚以为比如刘心武的《红楼怪谈》,包括李存堡先生的《大河遗梦》就是试图用恶补去超越,都不见得尽如人意。职场火了,养生火了,因为人们的阅读越来越趋向实用主义;无厘头泛滥、名著一再重拍,说明好的剧本太缺了,其实缺好剧本就是缺好小说尤其是现实题材小说,而且常常人们就难做到见好就收呢,比如《蜗居》;《手机》又来复制一遍,大家这样的热闹看多了才真是审美疲劳呢。
过于文学的东西不适合拍戏倒是真的,好比舞台剧的场景局限一样。但是小说不同于其他的文学样式,它与剧本的结合似乎是先天的,只是演员和导演是否能演绎好是个大问题呀!现在很多文学人常常是自以为读了很多的书,朝着毕加索这样的方向在守住清贫,文学怎么就成了某些只知道引经据典和死读历史的闭门造车人的贞操?却不知没有了生活创作根本就是空谈!你让一个没有做过生意的作家去写财经小说就是不靠谱吧?好比写官场,很多男性作家只是一味揭露丑恶,倒是高看了这些为官的了!其实文学所不能被剧本去展现的最主要的人性侧面就是不确定性的人物定位,如形象,你让葛优和陈佩斯演朱时茂的角就是限行了剧情!再如表情,越是具象越是不如看字有意思。
删了那几万字,就是想让《琥珀》里的张伟军从大话的官员丑恶变成活生生的生命小丑。小丑是娱乐的还是思考的?是最低也是最高的演员水准呢!作家的职业道德就是对一件小事所能产生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句话: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此话有理否?
没有谁是确定了的好人还是坏人呢,有些坏是无能造成的,很多好也是无奈之举吧?例如某些场景下的超我表现,呵呵,我倒以为:作家、尤其是小说作家,只要是对文字有天生的驾驭能力,又有丰富而独特的生活经历的人都能当,不管你是什么职业,除了官员。这话让人听起来有些奇怪。古代做诗、作文、作画的可都少不了官员啊,只是你看小说,却是难有为官的人去写吧?为官之人不管大官小官都是要做作业的呀,生命的状态若是失了自由,感叹上个诗词歌赋、散文杂谈尚可,要连篇巨著哪有心气?况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相关阅读:
上一篇: | 悠不住……再晒晒养生的“账务本” |
下一篇: | 书,你为何变得不再神圣? |